2022 年,我国全年光伏产品制造和新增装机量再创历史新高,2023年预计将实现并网太阳能发电 490GW,超越水电,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第一电源,2023 年中国光伏装机有望达到 120-150GW。而集中式电站将贡献新增装机量最主要的增量部分,使得集中式光伏电站开发竞争日趋激烈,在此我们就集中式发电全流程进行简要描述(根据各地政策的不同,个别要求也略有差异),方便您查阅使用。
(一)前期踏勘阶段
2
2、 踏勘时
观察场址地形地貌、考察现场地质条件、确定场区坐标。踏勘条件允许时,可利用无人机航拍,有效提高踏勘及评估质量和效率。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貌,踏勘时需注意以下情况
(1)普遍问题
目测地面的土层厚度,裸露部分能否看到岩层,土层太薄将影响到未来土建施工难度。
观察林地覆盖情况,尽量避开牲口棚,坟地及农村村舍,减少征地费用。
(2)平地
由于光伏场地面积较大,从一个边界点无法看到场地全貌。建议尽量将场址勘查全面,选址时避开冲击沟,防空洞及其他军事设施。
(3)山地
观察山地走势。光伏组件应布置在东西走向、朝向南侧的山坡上,且周边不能有遮挡。
>山体坡度小于 25°,否则后期施工难度、维护成本将大幅提高
(4)水面及滩涂
>了解场址的最深水位,一遍选择适合的光伏基础形式。一般水深小于4 米时,采用预制管桩基础;大于4米时,采用漂浮形式。
了解场址 30 年来的最高洪水水位或最高涨潮水位,确保固定支架的
2踏勘前
与土地所在村县沟通、电脑宏观选址、准备勘查设备。
与土地所在村县沟通,了解场址地点、大概面积、土地类型和产权、地貌特征、附近变电站等情况;
通过大概面积,估算可以布置的光伏组建规模,通过土地类型和产权归属,估计征地难度和费用;
通过地貌特征,平底、山地或水面,估计施工难度,通过附近变电站估计接入系统距离和费用;
还需要深入了解当地光伏补贴政策、允许建设的容量、是否有在建项目、已建成项目的收益等情况。
踏勘时
观察场址地形地貌、考察现场地质条件、确定场区坐标。踏勘条件允许时,可利用无人机航拍,有效提高踏勘及评估质量和效率。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貌,踏勘时需注意以下情况:
(1)普遍问题
目测地面的土层厚度,裸露部分能否看到岩层,士层太薄将影响到未来土建施工难度。
观察林地覆盖情况,尽量避开牲口棚,坟地及农村村舍,减少征地费用。
(2)平地
由于光伏场地面积较大,从一个边界点无法看到场地全貌。建议尽量将场址勘査全面,选址时避开冲击沟,防空洞及其他军事设施。
(3)山地
观察山地走势。光伏组件应布置在东西走向、朝向南侧的山坡上,且周边不能有遮挡。
山体坡度小于 25°,否则后期施工难度、维护成本将大幅提高
(4)水面及滩涂
>了解场址的最深水位,一遍选择适合的光伏基础形式。一般水深小于
4 米时,采用预制管桩基础;大于4米时,采用漂浮形式。
了解场址 30 年来的最高洪水水位或最高涨潮水位,确保固定支架的设计高度在最高水位之上
了解水下养殖产品的生长特性,并合理选择光伏组件类型、安装形式、布置高度和间距,以满足渔业等功能需求。
(5)采煤沉陷区
涉及采煤沉陷区的选址,建议调查拟选场址的开采现状以及未来 20年的开采计划,避让露天矿坑、渣山、积水区等。
对于未来没有开采计划的采空区,根据《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》中的关于适宜区、基本适宜区及适宜性差区的要求进行区分,>对于未来仍有开采计划的场地应尽量规避。
对已经暂停开采的区域,需了解场址稳定沉降多少年,取得稳定性沉降报告后,再进行选择性开发。
3、踏勘后
确定场址地类、测量场地面积、确定拟接入变电站
确定场址地类。去国土局(查二调图)、文物局和林业局查询场址的土地类别及是否压覆文物或矿产。如果土地为不能使用的类型或有压覆情况,盲目开展后续工作,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。
确定场址面积。将 GPS坐标输入地图,观察场址宏观情况,同时测算场区面积,估算光伏装机容量。
确定接入的变电站。根据估算出来的光伏装机规模,设计送出电压登记;考察距场址最近变电站的电压等级、容量、是否预留间隔,收集该变电站的电气一次图,从而确定光伏接入容量。如果没有合适的接入点,可以在地市级电网公司批准下进行T接送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