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布式光伏电站具有广阔的前景,是能源利用最合理的方式,那么为什么又要控制在6MW?
首先是政策要求,主要来源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《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,如下:
● 政策名称:《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(需要此文全文的,可关注后私信小编)● 政策目的: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,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。
● 政策依据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。
那么,为什么要制订这个政策呢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• 电压等级适配:通常10千伏电压等级的单回线路输电容量约为5-8兆瓦。如果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过大,可能会超出该电压等级线路的承载能力,导致线路过载、电压波动等问题,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。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容量控制在6MW及以下,能较好地适应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接入条件,减少对电网的冲击。
• 间歇性电源的影响控制: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,受天气、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。分布式光伏电站规模较小时,其发电功率的波动对电网的整体影响相对较小,便于电网进行调度和控制。如果单个分布式光伏电站规模过大,其功率波动可能会对局部电网的供电质量产生较大影响,如导致电压波动、频率波动等,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。
2. 管理与运营方面:
• 便于管理和监控:较小规模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在管理和监控上相对更容易。电网企业可以更方便地对其进行接入审批、计量计费、安全检查等管理工作。如果电站规模过大,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会增加,可能会出现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。
• 利于协调和调度: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是就近发电、就近并网、就近使用。当电站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,电网企业可以更好地与电站业主进行协调和沟通,根据当地的用电需求和电网的运行情况,合理安排电站的发电和上网计划,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。
3. 投资与成本方面:
• 降低投资风险: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者来说,建设规模较小的电站投资风险相对较低。一方面,较小规模的电站建设周期较短,资金回收速度较快;另一方面,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如果遇到政策变化、市场波动等不确定因素,投资者的损失也相对较小。
• 减少配套成本:大规模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需要建设更多的配套设施,如升压站、输电线路等,这会增加项目的投资成本。而将电站规模控制在6MW及以下,可以减少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需求,降低项目的总体投资成本。 最后,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,我们再补充一些相关概念:
● 自然人户用:公共连接点电压等级不超过380伏。
● 非自然人户用:公共连接点电压等级不超过10千伏、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。
● 一般工商业:公共连接点电压等级为10千伏(20千伏)及以下、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。
● 大型工商业:公共连接点电压等级为35千伏、总装机容量不超过20兆瓦或公共连接点电压等级为110千伏(66千伏)、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0兆瓦。
● 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:可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,最新政策实施后,现阶段部分地区禁止全额上网。
● 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:最新政策实施后,必须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模式。
● 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:可由电网企业集中代理备案,也可由自然人自行备案。
● 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:由投资主体备案。
综上所述,分布式光伏电站控制在6MW的政策依据明确,对不同类型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进行了详细分类,并规定了相应的上网模式和备案要求。